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道114的应用
应用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工 程 量:134995㎡
施工工艺:复拌型就地热再生
时间:2015年
一、背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实现“三年攻坚、五年跨越”为发展目标,奋力推进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率先跨越,努力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近几年,是新疆交通运输事业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交通运输民生工程实施最多、社会效益最显著的时期;是交通运输改革创新最深入、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时期;是交通运输各项建设成效明显的时期。现在,行走在天山南北,极目四望,一条条公路,镶嵌在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城市、乡村连成一张庞大而细密的公路交通网。新疆公路交通,寄托着3.4万名各族交通运输职工浓浓的交通情,承载着2200万新疆各族人民的小康梦,铺就了新疆交通运输事业科学跨越发展的“康庄大道”。
热再生技术随着新疆的交通发展已被实际应用,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道114进行了面层就地热再生,改善了路面病害问题,使破损路面有了新面孔。
二、原路面状况:
省道114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头屯河区和米东区境内,路线基本呈东西走向,起点位于永顺街与米东南路交叉处,终点位于乌奎高速西站立交处,路线全长17.4km,该路段为乌奎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连接线),在路线终点和高速公路通过西站互通式交相连,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主要工程量有病害维修、桥面铺装、铺筑就地热再生、标线及护栏。
三、病害调查:
横、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本项目最主要的病害、分布较广,且多与行车道垂直或接近垂直,纵向接缝占破损路面约17.7%。
四、施工方案:
复拌型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采用旧沥青路面材料(3cm) +7%再生剂+新拌沥青混合料(1cm)。
五、施工过程:
1、人工、机械、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出机械配置的方案。
2、旧路面加热:
首台加热机的前加热板位于再生车道上,点燃加热板,略微等待一段时间后,开始缓慢移动加热机,在其他加热板通过初始位置时,相继点燃。并根据现场实际加热冒烟情况随时调节燃气压力、调整行走速度、调整加热板距地面高度等方式,确保路面始终得到均匀的加热,避免冒浓烟、着火现象。在加热过程中要提高温度的检测频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在风力较大时,可以通过悬挂自制的挡风板或者将加热板向迎风一侧移动10厘米左右,以减少热量损失保证加热均匀。
3、耙松:
耙松时耙松刀头下降至旧路面,设定基准;以车架为基础,在复拌机行走的情况下进行耙松,深度事先设定,逐渐达到规定耙松深度;达到耙松深度后,复合标尺确认,使耙松的原路面不得留有夹层,设定再生剂和外掺混合料单位用量,随即打开再生剂喷洒开关和外掺料输送开关。再生料拌合摊铺后现场施工负责人要根据经验仔细观察再生料色泽和拌合均匀性及时进行用量调整,保证达到最佳用量;耙松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4、碾压:
采用两台悍马双驱双振压路机和一台26T胶轮压路机进行组合。首先压实接缝处。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直线段从两侧向中心碾压,曲线段从内侧向外侧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轮宽,速度为2-4km/h。
5、开放交通:
由于就地热再生施工对路面加热,路面内部温度较高而且下降慢,开放交通时,路表温度不宜高于50℃。
六、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数据:
检测项目 |
单位 |
实测指标 |
标准要求 |
稳定度 |
KN |
10.23 |
≥8 |
车辙 |
次/mm |
6745 |
≥6000 |
浸水马歇尔 |
% |
89.7 |
≥75 |
现场取芯
七、项目总结:
纵观近期运用就地热再生养护施工补修工艺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道114(K2+600-K20)段养护施工的情况,从养护施工的及时性以及补修质量、施工效率和养护成本几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道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使用先进养护设备,采用正确的养护方法,运用恰当的管理手段,不但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养护费用,针对我国公路养护的状况,就地热再生工艺是实现日常预防性养护非常理想的一项技术,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