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神河高速公路的应用(JP-6000型机组、2019)养护维修工程
应用地区:山西省
工 程 量:95241m2
施工工艺:复拌型现场热再生
时间:2019年9月
一、神河高速概况:
神池至河曲高速公路(下称“神河高速”)是山西省“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网第三横(灵丘驿马岭至河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99公里,该项目已于2014年9月25日通车运营。神河高速公路通车运营5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路面病害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尽管每年都做了日常的养护维修,但随着交通量和轴载逐年增大,路面出现了沉陷、车辙、唧浆、龟裂等多种病害,个别地段病害十分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降低了高速公路的服务能力,为了保证神河高速的安全运营,恢复服务水平,2019年9月-10月对神河高速公路上下行线行车道共计11处路面采取了复拌型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进行了维护修缮,再生深度4cm,宽度3.9m,总长度15.19km,施工总面积59241平方米。
二、原路面病害调查及取样:
三、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流程:
该工程采用JP-6000型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由3台加热器、1台松耙器、1台拌合器及摊铺机、压路机、自卸车等设备配合组成。机组施工作业时,由3台加热器对原路面加热,路表温度达到180-200℃后,松耙器将加热软化的路面耙松并形成料垅,拌合器根据试验室给出比例将再生剂和外掺新沥青混合料加入拌缸,并与收料装置回收的旧沥青混合料、外掺剂在拌缸内均匀拌合,拌合后的再生混合料落入摊铺机,由摊铺机、压路机配合将路面摊铺、压实,完成整套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
四、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路面质量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1、原材料检验:
施工前对施工路段取代表性试样,进行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通过试验比对,选择使用质量合格的新沥青、再生剂、玻纤格栅、混凝土纤维和沥青混合料。
2、施工过程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指标检测:
设专人监控施工过程中路面加热温度、下承层温度、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碾压温度,检查再生施工宽度、厚度、接缝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试验人员每天对再生混合料现场取样进行相关试验,实测出再生混合料各项试验指标,数据与设计有偏差,及时与机长反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充分做到试验数据科学指导施工。
3、人和机械的有效配合:
施工过程中加强人和机械的配合,确保拌和、摊铺均匀,横纵向施工缝、桥头伸缩缝碾压平整密实,线型直顺美观。
4、施工后检测项目:
及时取芯实测厚度和压实度,现场检测构造深度、渗水系数等,对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有数据偏差及时反馈现场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分析,优化生产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五、施工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安全生产作业规程,设置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投入并使用规范、齐全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提示、预警装置,严格按照各方审批的交通组织方案渠化交通,边施工边通车,设专人挥旗指挥过往车辆减速慢行,打造安全顺畅的施工环境。
六、神河高速就地热再生施工效果对比:
山西神河高速公路交通主要以重载车辆为主,且路面裂缝病害比较严重,轮迹带伴有龟裂、车辙。2019年9月-10月就地热再生施工期间,为了修复路面病害,恢复路面性能,采用JP-6000型道路材料循环利用机组对4cm上面层进行就地热再生,添加20%改性沥青混合料改善旧沥青混合料级配及填充路面变形损失;添加非石油基再生剂与新沥青还原原路沥青性能,掺加0.4%混凝土纤维提升路面抗车辙能力;为了延缓纵缝、龟裂病害的反射发展,进行了铺设玻纤格珊试验段施工。经过近半年的通车运行和冬春季节温度变化,目前看铺设格珊的 部位没有出现反射裂缝,抑制反射效果明显。
1、现场检测数据
检测项目 |
规范技术标准 |
实测值 |
渗水系数(mL/min) |
≤200 |
28 |
构造深度 |
满足设计要求 |
0.82 |
平整度(mm) |
<3 |
1 |
2、现场取样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
规范技术标准 |
实测值 |
渗水系数(mL/min) |
≤200 |
28 |
构造深度 |
满足设计要求 |
0.82 |
平整度(mm) |
<3 |
1 |
3、就地热再生前、后级配曲线
JP-6000机组在神河高速就地热再生施工现场图片
JP-6000机组神河高速就地热再生铺设格珊试验段施工前后对比图片
相关新闻
2023-07-07
在线留言